客服热线:010-58103967
微信

健康乐微信号

微博

健康乐微博号

账号登录

扫码登录 扫码登录图标
登录
注册 |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切换账号登录 账号登录图标
登录二维码 扫码提示

请打开微信客户端“扫一扫”

还没有健康乐账号?立即注册!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

浏览: 17519 A- A+

概述 :

目前认为,混合型慢性高原病(mixed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是既有低氧性红细胞增生过多,又有肺动脉高压所致高原心脏病为表现的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多发生于久住高原的平原移居者及少数世居者一般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少见。据报道,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世居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喜马拉雅山地区世居者,推测认为,可能与人群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居住时间比安第斯高原长有关。

病因 :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常见于长期居住在海拔3500m以上高原的人群。病因多与高海拔(≥3500m)相关。此外,吸烟、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紊乱等亦是高原人低氧血症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感觉异常,记忆力减退,睡眠紊乱包括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运动耐力降低等。

检查 :

1.血常规检测

血常规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血小板与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相同。骨髓粒细胞系统主要特点为红系细胞增生旺盛,红系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3.3%,以中、晚幼红细胞为明显。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无明显变化。动脉血气分析酸碱度(pH值)测定pH降低。血气分析表现为显著的低氧血症,PaO2降低。PaCO2增高。A-aDO2增高。标准碳酸氢盐相对性高碳酸血症。肺功能除了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外,其他无明显变化。小气道功能表现在患者的闭合容积增高。用力呼气中段流量降低。

2.心电图

心电图以右心室肥厚为主要表现,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或尖峰形P波,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伴有心肌劳损等。仅少数患者P-R及Q-T间隙延长及双室肥厚。右室肥厚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

3.最大中段呼气流速

最大中段呼气流速,临床上有时高心病与肺心病较易混淆,前者是慢性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损伤性疾病,而后者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故肺功能检查对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高心病患者仅轻度小气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闭合气量(CV/VC%)等降低。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特别是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最理想的无创伤性定量化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方法。

5.X线检查

X线检查,多数患者肺血增多和肺淤血可同时存在,有的病例肺门影扩大,肺纹理增加。心脏改变为肺动脉段凸,圆锥膨隆,有的甚至呈动脉瘤样凸;右心房和(或)右心室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右下肺动脉外径增宽。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左右心室都增大。高心病X线诊断标准: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7mm,右肺下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内径比值>1.10。

诊断 :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治疗 :

最有效的治疗是转至低海拔或平原地区。对继续留在高原的轻型患者,休息和低流量吸氧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但重型者若出现右心衰竭,应劝其脱离低氧环境。据报道,患者转至低海拔地区3~4个月后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在平原恢复后如再返回高原时症状又可重现,并且可能会加重。

预后 :

慢性高原病发生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相对少见,一旦发生则症状严重,多数预后不良。

分享至:

医生推荐

暂无相关医生信息

医生推荐

健康乐服务热线

010-58103967

健康乐微博

健康乐微信

返回顶部

公司地址:海南省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B11栋  邮编:571900

Copyright © 2013-2017 健康乐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ICP备14001698号   琼卫(审批)网审[2014]第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