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58103967
微信

健康乐微信号

微博

健康乐微博号

账号登录

扫码登录 扫码登录图标
登录
注册 |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切换账号登录 账号登录图标
登录二维码 扫码提示

请打开微信客户端“扫一扫”

还没有健康乐账号?立即注册!

如何利用孩子的成长规律,培养独立健康的孩子

2016-12-19 15:27:26.0

 

  有时候,其实不是孩子的独立性不行,而是大人把摸索、尝试、练习的机会给夺走了。


  专家简介

  乔涵:健康乐爱心大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中英精神分析取向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说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我们能不能先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独立,最终的独立表现出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先从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来看看,我们理想中的独立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首先想到了一个我的朋友小美,她常常会把这样的观点挂在嘴边: “这个世界上谁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才是靠得住的”、“我的钱都是我挣的”,小美每次说的时候,都非常得意。

  她从小就特别独立,上大学的时候,她就开始做家教、打工,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大学毕业以后,她是我们中间最早升职的,最早自己买房,买车的。从外表看起来,她真的是非常的独立,非常让人羡慕。我们有什么事,都会想请她来出出主意,帮帮忙,她自己就像一个女超人,能搞定一切事,包括自己一个人去医院做手术之类的。

  她现在快40岁了还单身,她也会悲哀,会说:“难道这一辈子就真的只能靠自己了吗?”“我也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让我有更大的发展,但我实在没办法信任别人。”

  像小美这样的独立,是我们希望孩子有的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像小美这样的完全不依靠别人的独立我们称为假性独立,和完全依赖别人一样,都是不健康的。


  小美的妈妈一个人抚养小美长大。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七八十年代,贫富差距不大,但谁家的日子都比较辛苦。小美的妈妈作为单亲妈妈,就更辛苦了。对还是个孩子的小美来说,每当她想和妈妈玩的时候,妈妈在忙,顾不上她。需要妈妈辅导作业的时候,妈妈顾不上。反而是她很小的时候,就承担了很多的家务。

  她很小的时候,不仅要做到自己满足自己,还要去迎合妈妈,尽量让妈妈开心一点。小美从小就有这样的标签:听话、省事、懂事、成熟。

  到了成年阶段,就像小美一样,假性独立也会影响事业和家庭。

  比如,极度追求成功,但却在具体做事的时候很难去忍受挫折,一旦失败就停滞不前。

  有的事业看起来很成功,但是在亲密关系中,对方会觉得他很冷漠,缺乏情感链接。

  假性独立的人,很难,或者说是厌恶别人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表达痛苦和悲伤的环境,一直把自己的这些情绪藏得好好的,别人的情绪一来,假性独立的人只会用理性来应对,比如讲很多的大道理。

  假性独立的人,不能享受正常的性生活。他们在比较变态、虐待的,或者是意淫的、不正常的性关系中,比如强奸、偷情、乱伦这样的幻想或情境中,才能唤起他们的性欲。


  我们回到刚刚开始的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独立呢?心理学家们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成熟的独立,是在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既能够与自己独处,又能够依恋于他人。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成熟的独立人格呢?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上周带女儿去涂存钱罐,旁边来了个3岁多的小男孩,这个男孩兴致勃勃地选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罐子,正拿着笔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就听爸爸说:“哎呀,你这孩子,慢点,看好了,是这颜色吗?”

  孩子停了一下,再准备出手的时候,妈妈说了,“慢点,涂哪去了。”孩子看看妈妈,又涂,妈妈说“小心手”说着,把孩子拿画笔的手抓起来,擦了手上的涂料,还叨叨着,“每次都这样,这么粗心,看看你这衣服,哎呀。”

  孩子看看妈妈,把笔一扔跑了,孩子的爸爸拿起画笔嘀咕着“每次都这样,买一个涂两下就跑了,又成了我涂了。”

  一会,孩子跑回来,坐在旁边,妈妈就指着我的孩子说“你看姐姐,多认真,涂的多漂亮。”孩子拿走画笔要涂,爸爸一把抓住孩子的手,说“哎呀 ,你别弄了,我刚刚涂好脑袋。”一边说着,就看见爸爸妈妈一齐上,抓紧时间涂色。

  孩子又跑了一圈回来了,然后指着娃娃的鞋说“这是白的,你涂错了。”爸爸说,“我觉得白的不好看,我给它买了双蓝鞋。”

  我在旁边把整个过程看下来,说实话,真是为这小男孩着急,同时也觉得遗憾。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是孩子的独立性不行,还是大人把摸索、尝试、练习的机会给夺走了?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让在一个精美的存钱罐上,我们花20可能买不来,即使是我们自己涂的。但如果我们把这20块钱花在让孩子去体验,去随心所欲的创作,即使结果是不堪入目,但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这个经历本身,已经远远超出20块钱的价值了。而且,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被挑剔,被打断,这样的感受经历在小的时候频繁发生的话,会形成条件反射,长大后,在想尝试新挑战、新事物之前,总会不自觉得暗示自己可能会被挑剔,被贬低,就会自动化把自己要做事的欲望给压抑了。

  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摸清了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规律,给予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孩子们就可以拥有成熟的独立人格。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捋一捋孩子的发展规律。

  依赖和独立是一个连续谱,是从一出生的婴儿能够安全的完全的依赖,发展到以后能够独立的。

  刚出生的婴儿有两个特点,封闭性和全能感。

  封闭性是说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他们不管白天黑夜,他们对环境的刺激不敏感。他们醒来,一般是因为饿了、渴了、不舒服了、不高兴了。处于这样封闭的状态中,他们以为他是世界的王。

  因为宝贝们刚出生时,他想吃了,一哼哼,一哭,带奶的乳房就来了,他又一哭,屁股上的湿湿的,黏糊糊的感觉和怪怪的味道就没有了。

  这个时候,宝贝们不知道我们是他的爸爸妈妈,而认为我们是他一想啥就有啥的工具。在宝贝们越小的时候,我们越要及时的满足他的需要,就是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吃、喝、拉、撒的需求,还包括他的自主行动,比如吃手,他的需求被越多的给予满足,他的安全感积累的越多,将来就越容易分离、越容易独立。

  这个时候,如果养育者对婴儿过分忽略了,或者是按所谓的科学来调整婴儿的作息时间和食量,婴儿就会感觉不到自己的掌控感,对想什么来什么的全能感开始质疑,在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可以独立的时候先让他质疑自己的能力,是危险的。被忽略、或被要求的时候多了,宝贝们就会对向外界寄予希望失去信心,极端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停留在通过幻想来满足自己的阶段,到了可以独立的时候,不能独立,不敢走进现实生活。



  说到独立,先是需要让孩子感觉到分离,而能否分离,宝贝们的安全感是基础。安全感对4个月的宝贝来说,至关重要。


  刚出生时,婴儿经历的是跟妈妈身体上的分离,但那个时候,其实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以为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甚至是我就是全世界的“王”,全世界都被我掌控。

  从4个月开始,妈妈们的注意力从宝宝身上逐渐离开了,回到自己身上,考虑是不是该工作了,是不是要注意身材了,注意形象了,该和朋友们出去聚聚了,该逛街了,等等等等。婴儿用哭表达需要的时候,不是一哭就有人回应,可能要稍微等一会。他逐渐发现,原来我和妈妈是两个人,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尝试着要分离,来验证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开始心理上与妈妈分离。

  当妈妈满足我的时候,我爱妈妈。当妈妈让我等,没有满足我的时候,我就恨她,攻击她,一方面表达不满,另一方面在验证我和妈妈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他怎么攻击呢?母乳喂养的妈妈们会发现孩子这个时候开始咬妈妈的乳头,其实,他也会咬自己的手指,他分不清咬的是谁,他还会好奇,为什么有时候咬下去,我自己会觉得痛,有时候自己没感觉,是别人说痛呢?

  在这,介绍一个应对的小技巧,是不管孩子咬地多疼,妈妈都微笑地看着孩子。让宝贝们感觉到我攻击妈妈了,但妈妈还爱我,并且我没有把妈妈咬死,她受得了我的攻击,我感觉到很安全。

  我们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应对稍大一点的孩子的攻击,在缓解他们的愤怒的情绪的同时,传递给他们一个信息:我知道你对我不满意,很愤怒,愤怒是一个正常的情绪,你的不满也很正常,因为我作为一个人,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尽管你对我不满和愤怒,我依然爱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攻击释放完了,我们会发现,再表达攻击和愤怒的时候,时间越来越短,而且力度也越来越小。

  在这个过程中呢,他也会学着我们家长接纳他的愤怒的方式,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是接纳他自己的不完美。



  婴儿4个月左右,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适当地让孩子等待,但这个等待的时间是逐渐延长的,一下子太长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危险。怎么能看出孩子是不是能承受呢。有一个判断指标,孩子哭了,我们就去抱他哄他,如果安抚一会就好了,就说明他能承受。如果安抚了很长时间,孩子还在哭闹,那就说明这个时间太长了,我们要缩短让他等待的时间。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也可以用安抚的时间长短来测试我们带给孩子的挫折是不是对他来说太大了。

  除了刚刚我们说到的孩子被分离的体验,还有孩子主动感受分离,比如6个月左右的孩子会通过挣脱我们的怀抱来与我们拉开距离,能更好的看清楚我们。

  当婴儿通过这样探索和观察,会对我们的外表、气味越来越熟悉,而对于他不熟悉的,会因为陌生感到恐惧,这就是7、8个月的孩子认生的原因。如果不了解这些,可能会觉得,这孩子3个月的时候,见谁都笑,现在大了,反而见生人就哭了,特别不给我们长脸,还不如以前呢。

  其实啊,这是孩子发展了。因为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只能认出轮廓,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我和另一个人。7、8个月大的时候,他会观察细节了,才识别出原来除我以外的另一个人,会是好多个不同的人。

  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因为孩子认生不高兴的话,孩子会从我们脸上或开心,或者是严肃的表情中找线索,他会发现自己不总是被爱的,而这样的体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的建立。

  1岁多,孩子们会把投注到我们身上的注意力移开了,他开始对玩具,杯子,纸之类的东西感兴趣。

  这时候,我们家长也需要进行调整,之前可以说,我们需要无时无刻的与宝贝们互动,但这个时候,孩子只需要知道我们在旁边就可以了。

  当孩子学会走路,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了,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能够允许他们按他的意愿去探索,孩子越能够分离。


  1岁半到2岁,孩子会表现得很矛盾,一方面他们对环境的兴趣越来越大,想尽力摆脱我们,比如走路时,他不让我们拉他,另一方面,他们发现我们越来越不被他们控制,他们会担心一不见我们,我们就不回来了,永远的失去我们,所以表现出对我们的亲密感越来越强。

  我们家长也容易被孩子搞蒙了,这孩子怎么又倒回到小小孩子的样子了,让我们总陪着他,我们一帮他,他又不高兴?或者是他玩着玩着要我们抱,我们刚抱起来,他又跑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像孩子们爱的充电宝,一抱,一回应,孩子的爱就充满了,就有信心去探索更多的好玩的事去了。

  可能有些家长自己难以接受分离,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更需要分清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还是我们不愿孩子离开我们了。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放手,孩子可能会永远停留在这。比如上了幼儿园的中班、大班、甚至小学,还拉着妈妈的衣服,抱着楼梯的栏杆哭闹,就为了不和妈妈分开,这是因为在他需要分离的时候,没有体验到足够的安全感,或者没有获得分离的经验,导致他在必须分离的时候,没办法独立。

  2-3岁,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孩子们常常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试探我们,表现出不听话,总是对我们说不,我们选的衣服,他不穿,我们不让他干的事,他就去干。

  一方面,他们需要获得到他们不听话,我们还爱他,不抛弃他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试探他们的边界,什么事可以干,什么事不能干。

  这个时期,我们对孩子需要保持稳定,一个是态度的稳定,不管我们是否答应孩子的要求,我们的态度都是温和的,而不是开心的时候,把孩子举到头底,不高兴的时候,惩罚孩子。

  另一个是要求的稳定,不能干的事就是不能干,不能买的就是不能买。我建议,拒绝孩子要求的数量,要适度,不要因为建立规矩,把孩子该有的自主感扼杀了。



  说到独立,还有一个独力的关键,是独力思考的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2岁左右,孩子通过独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明显了。

  举个例子,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孩子如果发现围栏外有个他想要的玩具,但又够不到,他会想办法,比如身边有个小棍,他就试着用这根棍去试着够玩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偶尔碰到了玩具,那么他就有可能再重复练习这样的动作,最终够到玩具。

  但是,在捡棍之前,他还没有预测他离玩具的距离的能力,也不知道他能通过棍够到玩具,一切都是在探索中找答案。

  在公园里玩,我们会发现有的爷爷奶奶特别勤快,孩子一够,老人们用读心术看出孩子的需求,就主动出手帮孩子了,还得意的说,我知道这孩子的小心思。

  我们如果细心的,可以再看看那孩子,满脸不领情的不爽。为什么呢?因为玩具对宝贝们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够到玩具的成就感失去了。

  这样的经历多了,孩子就慢慢放弃了自己努力,越长大,遇到的挫折越大,遇到困难就自动放弃,或不加思考的直接求助。

  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我们看很多孩子很用功,很多家长陪到很晚,但成绩不见起色,我们回忆一下宝贝在小的时候,如果是我们替孩子做的多了,我们可能要从现在开始,一边陪孩子,给宝贝们补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信心,一边逐渐把孩子的权力还给孩子,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来拿应对孩子们的疑问举个例子。


  我们宝贝越小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观察越要细,发现孩子观察什么,我们就用语言简洁地给出定义。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说的越少,慢慢的,孩子不问,闭嘴就是我们最恰当的回应。我们不说是不去干扰,而不是忽略,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始终在孩子的旁边观察、欣赏孩子,让我们的宝贝自己去发现、探索。当我们发现孩子做的不对,或者还可以更好的时候,我们先不指出,不急着让孩子去改。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比正确的结果,对孩子更有意义。


  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也会体会到挫败感,坚持的辛苦,还有最后的成就感,这样的经历、感受越多,随着年龄的成长,他越敢去想,去行动,也越不怕失败。


  但我们也要防止过分的挫败感,这个我们怎么观察、怎么去对待呢?


  首先,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有经验的朋友会发现:鼓励不是所有时候都管用的,比如孩子挫败后非常烦躁的时候,我们鼓励孩子,鼓励的语言是非常无力的。

  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的选择是保持平静的情绪。孩子会指责我们不帮他,不管他,孩子无理的抱怨一定会引起我们的烦躁、愤怒,让我们想发火,想揍他,他是他在把他的挫败的情绪传染给我们。反过来,在这个时候,我们越稳定,也会把这种平静的情绪再传回给孩子,这样一个过程下来,我们既保护了宝贝们的独立思考的信心,又给了孩子强有力的支持。

  有的家长会格外重视孩子们的受挫能力,会刻意让孩子们体会挫折。

  其实,孩子的挫败不需要我们给他创造,而是在他自然的成长过程中,从婴儿的全能的幻想的破灭,到认清现实,从他学着做每一事开始,挫败感就会有。

  比如,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我们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跑,就是摔倒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危险,但这个时候从跑到被绊倒,再加上很短暂的挣扎,再起来的整个过程的经历,就是恰当的挫败感。

  宝贝们2、3岁对我们说不的时候,我们先听孩子的,在孩子没让我们帮他们的时候,他们一次次尝试,那个时候的失败的过程就是恰当的挫败感。


  挫败感大了,会影响孩子独立的信心,但我们帮孩子把一切挫败感都挡下来,也会影响孩子的受挫能力。

  怎么把握呢?当孩子让我们帮助的时候,当孩子哭的时候,就表示他的挫败感让他难以接受了,我们先不管帮不帮他,要先给予回应和理解。孩子经常是在用哭要爱,等他越来越确定我们爱他的时候,孩子们就能把我们对他的爱内化到心里,就能自信,能越来越多的独立应对现实的环境,最终成为一个健康的独立的人了。

  那当孩子挫败的时候,我们是帮还是不帮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听孩子的话。孩子让我们帮什么,我们就帮什么;孩子让我们做多少,我们就做多少;孩子没说的,我们不去管。

  随着宝贝们一点点长大,到了5、6岁的时候,孩子再来依靠我们,如果我们觉得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完成的,我们可以装傻,他让我们帮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要装假不知道。甚至可以装假在思考、在研究,还可以请他反过来帮我们想办法。

  这个时候,孩子经常会表现出不耐烦,瞧不起我们,这个时候他会重新把这事抢过去,自己干,弄成了,孩子的自信会大大增强。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我们一点一点的从宝贝们的成长中退出来,这样就给他们留下了独立成长的空间。


  越是能够自己做主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的冲突越少,我们做家长的也容易。其实青春期的主要冲突就是我怎么活,是要听别人的,还是听自己的。

  我们知道,让孩子困惑的这个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可能是一个人生的重要的、终极的问题,如果之前,他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和谁玩的事他能做主,那这个时候,他越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他的选择就越能够是发自内心的、谨慎的选择。

  如果我们之前没有给他们做主的权力,他们就会在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如果青春期,我们还是非常强势,对于孩子来说,是危险的。

  一旦离开我们的视线,就容易蔫人干大事, 极端情况就是像药家鑫一样去杀人。或是像乔任梁一样自杀。

  或者是有非常难挨的中年危机,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反抗小时候被要求听话的那些力量积攒,和未解决的自己的命运谁掌权的问题所导致的。


  最后,我还想再啰嗦一下刚刚说到的观点,就是独立的人不会盲目忠诚,如果我们家长事事要求孩子服从我们,那么,孩子的独立也必然受限。

  有的家长会埋怨孩子,之前总说不要我管不要我管,看,我现在放手了,他又啥也不会。

  再细问就会发现,孩子上大学之前,吃的、穿的、用的,家长都做主,一切都包办。孩子上大学了,发了一个成人令,现在这些都交给你了,你以后自己处理吧,这样孩子一定会不能适应的。

  所以,独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到日子就一下能独立的。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会经常问我,对孩子放手真的可以吗?孩子学坏了怎么办呢?


  我也有过这样的担心,后来,我看到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干扰的话,这个孩子一定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人性发展的。

  这也是经过很多实验研究验证了的结论,并被心理学家们认同和推广的。这个是我的定心丸,也分享给大家。


  时间过的真快,最后呢,我想用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两句话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的分享:

  第一句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考好了,就怎么怎么样,如果你听话了,就怎么怎么样,这样就是有条件的爱孩子,让孩子觉得他做为人的价值感被贬低,而只有他优秀,他才值得被爱,容易让孩子们假性独立。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我们刚刚说过的,我们在拒绝孩子时,我们的态度的依然希望保持温和,让孩子的接收到的信息是你有这样的要求我理解,对于你来说是合理的,但我不能答应你,而不是在否定他整个人。

  第二句是60分的妈妈。他认为,我们家长做的不足的,正是会推动孩子们成长的力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长,如果有,这个完美的家长就是最糟糕的家长,因为完美的家长往往为了自己自恋的需求,占用了孩子们需要的成长的空间。

  今天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个主题的分享就结束了,祝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独立的人格!

分享至:

专家介绍

-

健康乐服务热线

010-58103967

健康乐微博

健康乐微信

返回顶部

健康乐服务热线

010-58103967

大众版

医生版

云随访

公司地址:海南省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B11栋  邮编:571900

Copyright © 2013-2017 健康乐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ICP备14001698号   琼卫(审批)网审[2014]第12号
放大 缩小 左转 右转